高校书法

当前位置: 首页» 高校书法

苏金火 | 从姜夔《续书谱》看当代书法的学习与创作

发布人:发布时间:2025-06-29



从姜夔《续书谱》看当代书法的学习与创作

 

苏金火

 

  在北京大学书法高级文化研修班上学习了南宋姜夔的《续书谱》,这本书虽然写于八百多年前,但里面的许多观点却让我对现代书法有了新的认识。姜夔不仅是著名的词人,还是一位深谙书法之道的理论家,他的书论不仅讲技法,更讲书法的精神和态度。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,我结合自己的练习和观察,谈谈姜夔的书论对当代书法学习的几点启发。 

  一、写字要自然,不能太刻意

  姜夔在《续书谱》里说,好的书法应该像风行水上,自然成文,意思是写字要流畅自然,不能太做作。他反对过分追求工整而失去灵动,认为真正的书法高手,即使笔画看起来不够完美,但整体却有一种生动的气韵。 

  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。现在很多书法展览上的作品,为了吸引眼球,故意写得夸张变形,或者用特殊材料制作效果,虽然看起来很,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书写的真实感。我自己练字时也常犯这个毛病,总想着要把每个字写得很标准,结果反而拘谨呆板。后来,我试着放松手腕,不再刻意追求每一笔的完美,而是让笔随着心意走,果然字显得更活了一些。 

  启示:当代书法不能只追求表面的视觉效果,而应该回归书写的本质——自然、流畅、有生命力。 

  二、临帖要学,不能只描

  姜夔说:临书易失古人位置,而多得古人笔意;摹书易得古人位置,而多失古人笔意。意思是,临帖时如果只盯着字形去模仿,反而容易失去原作的精气神;而如果用心去体会作者的用笔节奏和情绪,即使字形不完全一样,也能学到真正的精髓。 

  这一点对我的影响很大。以前我临摹字帖时,总是一笔一画地照着描,生怕写歪了。结果练了很久,字虽然有点像,但总觉得少了点味道。后来老师告诉我,临帖不是复印机,关键是要感受古人写字时的力道和节奏。比如颜真卿的字雄浑有力,欧阳询的字严谨挺拔,如果只是描外形,而不去体会他们的用笔方式,那就只是画字,而不是写字 

  启示:当代书法学习不能停留在像不像的层面,而要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用笔、气韵和情感表达。 

  三、书法要有人味,不能只是技术

  姜夔认为,书法是心画,是书写者性格和情感的流露。他说:书虽小技,亦须胸中有道义。意思是,写字虽然是技术活,但如果没有修养和品格支撑,就很难写出真正的好字。

  现在很多人学书法,只关注技巧,比如怎么把线条写得更漂亮,怎么让结构更稳定,却忽略了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。比如,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之所以伟大,不仅因为字写得好,更因为文章和书法共同表达了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。如果只模仿字形,而不去理解它的文化背景,那书法就变成了一种手工艺,而不是艺术。 

  在这方面,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提出的"文化书法"理念给了我很大启发。王教授认为,书法不应该只是技巧的展示,而应该是中华文化的载体。他主张在书法创作中融入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,让每一幅作品都能讲述一个文化故事。比如他创作的"和而不同"系列作品,不仅展现书法的笔墨之美,更通过文字内容传递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。这种将文化精神注入笔墨的实践,让书法真正成为了"有思想的艺术"。

  我自己在练字时,也开始尝试去了解书法家的生平、思想和时代背景。比如,写苏轼的字时,我会读他的诗词,感受他的豪放与豁达;写赵孟頫的字时,我会思考他在元朝的政治处境如何影响了他的书法风格。这样一来,写字就不再是机械的重复,而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过程。 

  启示:当代书法不能只练手,更要养心。真正的书法家,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法,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人格。 

  四、传统要继承,但也要创新

  姜夔虽然强调学习古人,但他并不提倡死板模仿。他说: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,悉知其用笔之意,乃为有益。意思是,学书法要深入理解古人的用笔逻辑,而不是盲目照搬。 

  今天的书法界,有些人一味复古,写的字和古人一模一样,但缺乏自己的风格;也有些人为了创新,完全抛弃传统,搞出一些谁也看不懂的现代书法。我觉得,这两种极端都不对。真正的创新,应该像姜夔说的那样,先深入传统,再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。

  王岳川教授的实践在这方面也很有参考价值。他提出的"守正创新"理念,强调要在坚守书法传统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。比如他的"汉字五千年"系列作品,既保持了传统书法的笔墨韵味,又通过现代构成方式展现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。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,而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,让古老的书法艺术能够与当代对话。 

  我自己在创作时,也会尝试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人理解。比如,写楷书时,我会参考唐代法度,但用笔上稍微放松一点,让字不那么僵硬;写行书时,我会借鉴米芾的跳宕用笔,但结构上更稳一些,避免过于狂野。这样的探索,让我觉得书法既有趣又有挑战性。 

  启示:当代书法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寻找个人风格,不能一味守旧,也不能盲目求新,其实也就是守正创新 

  总结:书法是手艺,更是修行 

通过研读姜夔的《续书谱》,我深刻体会到,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好看,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。它要求我们: 

  1. 自然书写,不刻意做作; 

  2. 学古而不泥古,重在理解精神; 

  3. 修养与技法并重,字如其人; 

  4. 在传统中创新,找到自己的语言。 

  当代社会节奏快,很多人写字都用电脑手机,书法似乎成了古董。但我觉得,正因为如此,书法的价值才更珍贵——它让我们慢下来,用心去感受一笔一画间的生命力。姜夔的书论,就像一位穿越时空的老师,提醒我们:书法不仅是艺术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(作者系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学员)